盡管倒春寒依舊,春意卻已悄然彌漫,萬物勃發的生機正逐漸顯現。2月17日,我的朋友圈彌漫著喜悅和興奮,很多朋友都在轉發當天上午在京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對于這次座談會的召開,我由衷地感到“可喜可賀”,這不僅是我的心聲,恐怕也是眾多民營企業經營者的共同感受,唯有那些親身參與其中的經營者才能深刻體會。
民營企業在中國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價值,這個恐怕已無須贅言,而這幾年由于宏觀環境的變化,民營企業所遭遇的發展難題,也是深刻且現實的。我深愛的湖湘文化素來崇尚“韌勁”,我觀察到,企業家群體,尤其是民營企業家,正是最具韌性的群體之一,無論環境如何,他們總能勇往直前,不屈不撓,這份精神讓我們這個群體彼此間總能產生共鳴,相互扶持。
無論是作為市場主體,還是企業公民,民營企業不可能像孤島一般獨存,成長的路上,需要社會公共政策的加持,也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生逢偉大的時代,民營企業的發展,始終是頂層設計的重點關注,針對民營企業舉辦如此高規格的座談會,彰顯了其重要性,且此類會議并非首次,早在2018年11月1日就有先例。
關于這次座談會的解讀,其實已經有很多聲音了。部分觀點或許源于民間揣測,無需深究,但另一些則明顯透露出重要信號。例如,從受邀企業類別來看,科技領域的民營企業家成為此次座談會的核心,涵蓋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芯片及網絡安全等前沿領域,這些均代表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講話中也著重強調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
講到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覺得可以重點說道說道,我簡單梳理一下,這次總書記的講話,主要是從三個層面為民營企業加油打氣:一是從制度保障層面,明確指出黨和國家關于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已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這一表述從制度層面消除民營企業的政策不確定性,也專門就民營企業的法治化改革提出具體的要求;二是在發展機遇研判層面,明確指出在雙循環發展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三是實踐路徑指引,再次鼓勵要實現企業家精神與高質量發展雙向驅動。針對當前的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將它定性為“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局部性、暫時性、不可克服問題”。
雖然講話全文稿還沒有刊發,但是從媒體播發的新聞中,有幾個細節特別值得注意,一是在安全感保障上可謂用心用情。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座談會上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并明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在最近的講話中,他強調這些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并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這表明了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和連貫性,其分量之重,可見一斑。二是在解決問題層面可謂誠意滿滿。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毫不避諱現存的問題,提出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需強化執法監督力度,集中力量整治亂收費、亂罰款、濫檢查、隨意查封等行為,確保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這次措辭無不說明,頂層設計對民營企業面臨的相關問題是有把握和了解的,并且能有信心提出解決之道。
我們常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信心源自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以及這些信號所引發的積極政策預期。我想,此次民營企業座談會,將會給我們同在這個戰壕的民營企業戰友們投擲強大的信心包,能夠以更大的信心,同赴時艱,走出陰霾,大展身手。
對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也讓我更加堅定湘能楚天的發展之道:經過二十年的沉淀發展,我們以“新質聚力”,在新發展元年實現了可喜的蝶變,未來,將繼續在新質生產力培育上久久為功,在技術開發上加大研發投入,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家文化”弘揚“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的企業家精神,在自身的穩健發展中,助力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