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智能電網在國內得到了飛速發展,其中智能變電站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標準化,工廠化,模塊化的建站理念,催生了一種新型的變電站建站模式,預制艙式變電站建站模式,預制艙式變電站能有效減少現場施工量,生產質量可在工廠把控,現場施工更環保,生產周期更短。預制艙式變電站將站內大部分設備安裝在預制艙內,整體運輸至項目地,可有效利用工廠的便利條件,節約安裝成本。
預制艙艙內設備電纜走線是艙體設計的重點,電纜走線方案一般如下。
如圖1所示,一次線纜接在設備上之后,從箭頭所示的艙體底板開孔位置通到電纜夾層(如圖2所示),經過電纜夾層(即艙體的土建基礎)通到電纜溝;二次線纜艙內出線如圖3所示,序號1所示為艙內底部位置的金屬線槽,帶接地屏蔽,序號2所示為艙體底部電纜出線口(集中出線口),二次線纜從設備經過金屬線槽,到電纜出線口,經過電纜夾層,通到電纜溝。在電纜夾層和電纜溝的連接位置設置有防火墻。用此種走線方式一二次電纜走線方便,節約材料,電纜夾層可以進人,便于接線和維護,同時設置有防火墻,滿足防火要求。
預制艙的土建基礎還有另一種形式,立柱式基礎,此類基礎艙體焊接在立柱的鐵板上面,艙體底部架空800-1000mm,艙內線纜出艙體底部,經過在艙體底部和電纜溝之間的電纜槽盒,直通電纜溝。
圖1 一次線纜出艙體底部示意圖
圖2 電纜夾層示意圖
圖3 二次線纜艙內出線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