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儲能領域發展現狀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91.1GW,同比增長3.4%。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172.5GW,同比增長0.9%;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緊隨其后,為14.2GW;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13.1GW,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儲能行業也受到嚴重影響,上半年的低迷過后,市場逐步回暖,特別是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逆勢而漲,達到4.7GW,超過2019年1.6倍。中國、美國、歐洲占據2020年全球儲能市場主導地位,合計超過全球新增規模86%,均突破GW大關。各國儲能發展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各國儲能發展情況
2019年,中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主要分布在28個省市中(含港、澳、臺地區),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別是:廣東、江蘇、湖南、新疆、青海、北京、安徽、山西、浙江和河南,這十個省市的新增規模合計占2019年中國新增總規模的88.9%。 與2018年榜單相比,從排名上看,廣東由第四位躍升至榜首,是2019年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地區之一;下降幅度最大的為河南,由第二位滑落至第十位。此外,青海和浙江的排名也有所下滑,降幅在二、三位;山西的排名保持不變,仍然為第八位;湖南、新疆和安徽成為2019年榜單的新進入者。從地域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華東(3個省份)、華中(2個省份)、華北(2個省份)、西北(2個省份)和華南(1個省份)地區。從裝機規模上看,入圍榜單的省份,新增投運規模均在15MW以上,與2018年榜單相比提升了66.7%,其中,有四個省份的新增投運規模超過了50MW,而廣東和江蘇的規模更是超過100MW。
二、儲能行業政策分析
2020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第四點指出,著力增強能源儲備能力,積極推動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等具備調峰能力電源的建設,有序安排煤電應急調峰儲備電源建設。進一步完善調峰補償機制,加快推進電力調峰等輔助服務市場化,探索推動用戶側承擔輔助服務費用的相關機制,提高調峰積極性。推動儲能技術應用,鼓勵電源側、山東電力輔助服務將儲能設施納為市場主體,調峰門檻5MW/10MWh、補償0.4元/kWh,2020年12月,AGC調頻上限暫按6元/MW執行。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應用,鼓勵多元化的社會資源投資儲能建設。
2021年3月,江西省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項目競爭優選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優先支持光儲一體化項目,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競爭優選的的項目,可自愿選擇光儲一體化的建設模式,配置儲能標準不低于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的10%容量/1小時,儲能電站原則上不晚于光伏電站同步建成。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加快大容量儲能技術研發推廣,提升電網匯集和外送能力。
2021年4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導意見提出,強化規劃引導,鼓勵儲能多元發展。研究編制新型儲能規劃,進一步明確“十四五”及中長期新型儲能發展目標及重點任務。大力推進電源側儲能項目建設,積極推動電網側儲能合理化布局,積極支持用戶側儲能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