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述
預制艙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電網、新能源、工礦、鐵路、軍工、海洋開發等多領域,其中,預制艙式變電站結合“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加工、裝配式建設”的特點,實現了電網建設改造中一、二次系統的集成化、裝配模塊化、建設過程工廠化、施工簡單化的“四化”目標。預制艙式變電站與傳統變電站對比,主要有以下優點:
1、占地面積小。預制艙與設備一體化安裝,設備高度集成,預制艙結構緊湊,相對與傳統變電站,大幅度減小了占地面積。
2、選址靈活。主要采用立體建站的布局模式,與傳統變電站對比,可適應的地形更廣泛,可對各預制艙功能模塊進行靈活布置。
3、簡化了建站流程,工廠預制,可把控建站質量。傳統變電站建站流程為:變電站現場土建施工,電力一次設備安裝,電力二次、通訊設備集成,電力一、二次系統聯調,竣工、投運,現場施工的工作量大,建站質量和周期不穩定。而預制艙式變電站建站方式的電力二次、通訊設備集成,電力一次設備模塊化設計制造均在工廠內完成,建造質量可把控,工廠預制完成之后整體運送至項目現場,大大縮短了建站周期。
近些年,采用預制艙的建站模式在變電站項目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因預制艙的結構特點以及使用環境,預制艙的防腐蝕設計變得尤為關鍵。
2、預制艙使用環境
ISO12944系列標準的有效性和適用性較好,受到了涂料商和防腐蝕技術人員的一致好評,其中ISO12944-2-2017對大氣腐蝕環境進行了分類,分類表1所示。
表1 大氣腐蝕環境的分類以及典型環境的舉例
變電站預制艙通常要求在C4環境下達到30年不銹蝕的防腐水平。
3、預制艙防腐技術要求
變電站預制艙對防腐蝕性能要求提出以下技術要求。
㈠ 預制艙防腐處理應遵循ISO 12944《色漆和清漆 防護漆體系對鋼結構的腐蝕防護》標準,采用多道防腐工藝,包括前處理、鋅層、中間層、面層等多重處理工藝,前處理需保證鋼板表面足夠的粗糙度,鋅層厚度不應小于60μm,中間層及面層等總厚度不應小于200μm,涂層表面必須是均勻的,不允許起皮﹑鼓泡﹑大熔滴﹑裂紋﹑掉塊及其它影響涂層使用的缺陷;保證艙體在C4環境下達到30年不銹蝕的防腐水平。
㈡ 艙體應采用噴砂、熱噴鋅、噴鋅加涂料、噴戶外高檔聚氨酯面漆防腐處理,冷軋鋼板采用噴砂、噴戶外高檔聚氨酯面漆防腐處理。金屬材料經防腐處理后表面覆蓋層應有牢固的附著力,并均勻一致。
㈢ 艙體底架槽鋼必須經過噴砂、噴鋅處理后,采用瀝青漆重度防腐處理,保證底架30年不銹蝕。
㈣ 噴鋅表面質量要求:鋅層厚度不小于為55~65μm。涂層表面必須是均勻的,不允許起皮﹑鼓泡﹑大熔滴﹑裂紋﹑掉塊及其它影響涂層使用的缺陷;
㈤ 艙體的面漆采用抗紫外線、抗老化、長壽命的聚胺脂類高檔面漆,噴涂厚度不小于30~40μm,保證20年內不退色、不氧化、不粉化。
4、預制艙防腐蝕工藝
為滿足變電站預制艙的防腐蝕要求,湘能楚天在防腐工藝上經過長期工藝摸索和技術研究,形成了完備的預制艙防腐蝕生產工藝,主要工藝如下。
① 噴砂工藝
打磨清除底材表面上的毛刺,油污灰塵,提升油漆吸附力噴砂增大油漆接觸面積,提升油漆吸附力。
② 噴涂工藝
第一層的環氧富鋅底漆具有防腐性能優異,附著力強,鋅粉含量高,耐水性能優異等優點;第二層環氧云鐵中間漆具有高附著力,機械性能良好等特點;第三層脂肪族聚氨酯防腐面漆具有優異的耐候性、耐久性,漆膜美觀豐滿、保色保光性能優異,良好的耐化學品性和耐水性、耐油性。